文献速递 | 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北京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2年6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团队在《Fundament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of COVID-19 outbrea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Beijing using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ory》(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北京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估)的文章。研究利用了基于应急管理理论建立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估指标,对2020-2021年间北京市发生的四起聚集性疫情进行了防控效果评估。

研究背景

2020年4月29日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此阶段,我国通过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多起聚集性疫情基本在2个潜伏期(28天)内得到控制。但其中有些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和传播规模超过了当地2020年初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的疫情规模,暴露出我国不同地方疫情防控的不足。北京市是我国首都,也是我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如冬奥会、冬残奥会等的举办,疫情防控面临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复杂,要求也更高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0-2021年间北京市四起已经结束的聚集性疫情,包括2020.6.11-2020.7.5新发地疫情、2020.12.25-2021.1.16顺义疫情、2021.1.17-2021.1.29大兴疫情和2021.10.26-2021.11.15额济纳旗关联疫情作为评估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和首都疫情新闻发布数据。

本研究使用了研究团队前期建立的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考虑到了评估指标的特异性和可操作性、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确定了由疫情防控效果、发现及检测能力、精准防控能力、公众防护效果、医疗救治以及院感防控能力和信息发布与舆情回应能力等6个维度构成的评估指标。

研究结果

2020-2021年间北京市发生的四起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良好。随着防控措施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北京市针对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降低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疫情的规模,减少了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研究结论

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北京市境外输入病例得到控制,在处置聚集性疫情时,能够及时发现指示病例,降低疫情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减少民众恐慌;规范管理集中隔离场所,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坚持“动态清零”策略,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的影响,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稿:吴俣

编辑:曹桂莹

审核:刘民

大数据与健康

欢迎扫码关注

首页标题    论文拾珠——新冠相关    文献速递 | 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北京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估